查看原文
其他

儿童刊物称果子狸可吃?科学教育缺失的恶果,我们尝得还不够吗

谷珵 光明社教育家 2021-03-18


日前,有网友发文称,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《动物小百科》中,存在可以吃野味的不当表述。文中称,“果子狸全身都是宝,它们的肉可以吃,脂肪是化妆品生产中难得的高级原料,可以医治烫伤,皮毛可做皮手套,尾毛和针毛可制成毛笔和画笔……”


2月11日,武汉大学出版社回应称,书中存在着关于果子狸的不当表述,已第一时间通知全国各销售网点全面下架该书,其他相关事宜正在继续调查处理中。

 

▲《动物小百科》中《果子狸》一文,称果子狸的肉可以吃,目前该图书已下架。


在举国上下齐心抗“疫”的时刻,这样一则消息无疑令人咋舌。众所周知,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然爆发,基本上是源于“人祸”——若非人类为满足口舌之欲,肆意侵占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,又怎会释放原本不会传播给人类的病毒。我们在共抗疫情的同时,对违法捕杀、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口诛笔伐,并期望通过一代代的教育,让孩子从小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。可在面向孩子的百科全书里,竟然如此“科普”,着实令人深感忧虑。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教育体系中,科学教育亟待完善的现状。


早在上世纪,陶行知先生曾呼吁推行科学教育,针对当时科学教育落后的现状,指出“要建设科学的中国,第一步是要使得中国人个个都知道科学,要使个个人对于科学发生兴趣”。如今,大量中小学乃至幼儿园都开设了与科学有关的课程,然而,有多少学校的科技社团、科学小组只是为了拿奖、参评,让科学教育成了少数人的游戏?有多少科学活动缺少从课程设计、学生发展、核心素养角度的深度思考,仅仅成了装点学校的“门面”?市场上,儿童百科全书、科普知识读物越来越多,可是随手翻阅,错漏百出的、浅尝辄止的、生硬说教的仍不在少数。这样的“科学教育”,缺乏的反而是科学,缺乏的是真正的科学精神。


真正的科学精神,是尊重实践、坚持求真,比如能不能从科学的视角辨别信息真伪,同时也强调人文引领。就像昨天突然刷爆网络的“立扫帚挑战”,一些消息称该现象是因为“这天地球引力最小”,许多人都转发尝试,不亦乐乎,其中不乏高知分子。而随着辟谣贴的发布,一批消息又被默默删除。对所传播的知识负责任,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精神。


疫情之下,有人迷茫恐惧,有人却负重前行,前行靠的是什么?理想信念。践行理想信念,还有赖于科学头脑和专业精神。这才是正当时的教育内容。


今天的教育是要面向未来的,但一定是“立足当下”的面向未来。大到国家,小到个人,疫情都是一场难得的人生大课。我们依旧要呼唤“赛先生”——没了科学精神的科学教育,只是伪教育,终究会酿出苦果。而如何将科学精神贯穿在日常生活中,不仅是孩子们要学习的,成年人一样要恶补。




—  END  —

来源|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公号原创作者|谷珵










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